年底,林瑜回来了。
刚进门,就被激动的母亲姐姐拉着一番搓揉,好一会儿才得以脱身行礼。
十二三岁的少年已经开始长身体,比年初离京时高了有小半个头,脸上的婴儿肥也没了,看着大了好几岁。承袭自父母的精致五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出彩。
乔喻有些欣慰,拍拍林瑜的肩膀道:“快去收拾一番,一会儿来书房里。”
林瑜欢快应了。
十岁后,林瑜就搬去了东院,开始学着管理自己的院子。虽大小半年不在家,林瑜的小院依旧十分整洁,一应衣物用品齐全,很快就换洗一番,往前院书房而去。
乔喻已在里面等着了。
看着面前再不见一丝傲气和浮躁的儿子,乔喻感慨道:“看来你这几月的收获不小。”
林瑜笑道:“的确,一路走来,见识愈多,愈知己身之渺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
乔喻含笑道:“你既有此体会,我倒可以放心了。我与你老师通过信了,往后你的功课我们一同看。”
林瑜今年已过了院试,还是头名廪生。十二岁的秀才不算少,但考取小三元的也不多。
在这个教育资源稀缺的年代,林瑜有着天然的优势,再加上本性聪敏,勤而好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乔喻并不意外。
林瑜考中廪生后并未马上回京,而是走陆路北上。途中经过的每一个城市都会停留几日,如果是济南这样的大城市,更是会细细游览一番,亲身体会本地风俗民情。
得知林瑜的打算时,乔喻便给布置了任务。沿途每经过一个地标,都要写一篇游记。另外还得亲自去询问、记录下各地物价、地价等,回京后再做分析研究。当然,策论是不能少的。
林瑜已经被乔喻的各种独树一帜的功课折腾惯了。到如今,每拿到一个任务,第一反应便是先思考乔喻出题的目的。若是猜不到或是猜错了,那么大概率要偏题。而这次的任务虽繁琐些,却是少见的无需多耗脑的功课。
只是松快了这许多天,接下来又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去书院,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写干一池子墨水的将来了。
一瞬间,林瑜觉得生无可恋。
乔喻好笑地看着林瑜的颓废脸,趁他不注意,飞快地勾了勾唇,说道:“你既想着再拿下一个解元,便不可懈怠。你年纪小,缺的就是时间和阅历。我和你老师都有意叫你每年留出三五个月的时间往各处游学,你觉得如何?”
林瑜一双大眼睛瞬间就亮了,连忙道:“自然是极好的,父亲英明。”
乔喻笑道:“这便好。”说着,站起来,让到一边,对林瑜招手道:“你来这里坐着。”
林瑜有些迷糊,依言坐上去。
乔喻又道:“将你这一路走过的城市先在纸上画出来,无需多精细,只要有个大致的方向和轮廓即可。”
林瑜懵了一瞬,轻声问道:“画出来?”
乔喻点头道:“不错。从姑苏到京城。画吧,我等着你,画好了,去后院用饭。”
林瑜:“……”您真的是我亲爹。
林瑜硬着头皮拿起了笔,只能庆幸他曾看过简略的舆图,还有些印象。
乔喻抽了本书坐到窗边,余光盯着林瑜,见林瑜一脸苦大仇深,眉头皱出了一个“川”字,只觉得有趣极了。
林瑜刚画好,贾敏那里便派人来催了。两人便先往后院去用膳。
今日的晚饭有几道菜是黛玉做的——当然不是亲手做,就是指挥厨娘们动手。这番用心,显然让林瑜十分感动,将饭菜吃了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