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商业真空(1 / 2)

英格兰驻东岸大使查尔斯爵士——不,应该被称做前大使了,因为他今天就将交卸职务了——来到了被东岸政府发还后又大兴土木了一番的金鹿商馆,他将在这儿与新任大使塞西尔男爵会面,然后等待船只返回英格兰。

说实话,当这个大使其实还是挺清闲的,而且东岸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不像总是阴冷潮湿的伦敦,查尔斯爵士在这里住了很多年,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享受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将结发妻子也接过来了。更别说,东岸丰富多样的食物、现代的生活设施以及整洁卫生的环境,都让每个在这里居住的外国人感到惬意无比,这或许就是东岸为何这么吸引那些有钱的意大利佬的原因之一吧。

自从东岸与英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查尔斯爵士最主要的任务大概就是充当两国间的“商业掮客”了吧。作为东印度公司的狂热支持者,查尔斯爵士多年以来一直力主该公司要开辟印度、东岸和欧洲本土间的三角贸易,即船只从英格兰本土出发时,携带东岸需要且英国盛产的商品,比如优质白煤(海军需要)、铅锡矿、夏尔马等等,到东岸换取部分现金和开拓印度急需的枪支弹药、药物食品及少数工业品,最后再从印度拉满特产返回英国(中途亦可在东岸销售部分印度特产)——这样的贸易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东印度公司的利润率水平,因此查尔斯爵士也收到了很多的赞誉,目前他的长子已经进入了伦敦的公司总部做事了,前途看起来不错。

此外,查尔斯爵士也要为英格兰本土的工业资本家们想方设法采购各类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原材料等等。这些东西有些是合法的,如钢条、齿轮、五金工具、纯碱、染料等;有些则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如一些加工后未必不能用于其他方面的机械零部件(比如二次加工后可用于蒸汽机的连杆等);而有些则完全是违禁品,比如“报废”的碳钢刀头、蒸汽机部件等等。

为了采购这些英格兰工业急需的物资,查尔斯爵士不知道花费了多少精力,又承担了多少风险,简直就是一部惊悚剧。要不是他为人比较谨慎,更是比较机灵的话,他早就如同那个愚蠢的福克斯爵士一样,被东岸人逮捕入狱了,那样除了死路一条之外别无他途——查尔斯爵士不是没向东岸人请求释放福克斯爵士,并表示他是个贵族,可以出赎金将其赎回,但东岸人的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的官员们异常强硬,直接将包括福克斯爵士、西门内斯先生在内的多名间谍吊死,另外他们还处决了自己国内一些“出卖国家利益的败类”,所有行刑过程都是公开进行的,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查尔斯爵士对此也无可奈何,更是无话可说,毕竟自己没被牵连进去就已经很幸运了,还想什么其他的呢?查尔斯爵士多方奔走的唯一收获,大概就是为英格兰王国将金鹿商馆给要了回来罢了,而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东岸人的施舍,因为他们不屑于旧大陆的那些吃香难看的贵族们巧取豪夺的行为。

而在金鹿商馆发还后,查尔斯爵士做主,在东岸雇人对其重新装修了一番,并在寸土寸金的青岛港码头区买下了隔壁的一块地,将商馆的面积着实扩大了一番,然后将这块地建成了一个酒馆兼旅馆,以供来往的英国商人或水手居住。至于商馆原本的馆舍,则仍然充作包括英国王室、东印度公司在内的政府或私人机构的联络场所,即这里只允许有一定身份的大商人、官员或船长们进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过上一次的间谍事件后,如今金鹿商馆倒是真的“干净”了,再没那些乱七八糟的情报人员混迹其中——好吧,至少在英国人重建情报网络之前是干净的——居住在这里的英国商人和船长们,如今也都已经改为从公开出版的刊物或市井传言中搜集情报了,由此可见他们的小心翼翼。

查尔斯爵士对这种局面也很无奈,因为原本在克伦威尔时期总揽对东情报事务的哈里森少将如今已经成了东岸梅机关的走狗,这厮对英国人的套路非常清楚,对一些人的面孔也很熟。有这种人在,情报工作真的太难开展了,除非你能直接收买一些重量级的东岸人才行,但这又何其难也。

摇摇头不再想这些烦人的事情后,查尔斯爵士在仆人的指引下,径自上了二楼左侧的一个房间,然后他便看到了一位蓄着漂亮小胡子的中年男人在抄写着什么,那便是塞西尔男爵了,他将要交卸职务的对象。

塞西尔男爵出身名门,祖上可以追溯到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时期。当时他的祖先(即索尔兹伯里侯爵家族)与撒切尔、蒙塔古、蒙哥马利、张伯伦、丘吉尔等人同为诺曼底公爵身前最出色的骑士,后来公爵阁下当了英国国王,追随他征服英国的骑士们自然也都各有封赏,并且享国至今。

而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塞西尔家族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政治、经济集团,家族中有人入朝为官,有人经营土地和商业,当然也有人出外担任重要职务,比如今天将正式与查尔斯爵士进行职务交接的塞西尔男爵,一个该家族的旁支成员。

抄写文件中的塞西尔男爵听见动静后,抬头见是查尔斯爵士进来,便立刻搁下手头一支产自东岸的手工钢笔(原始钢笔),站起身朝查尔斯爵士说道:“爵士,很高兴见到您。作为一个在伦敦也颇有知名度的人物,爵士,我对您为英格兰所付出的一切感到非常钦佩。在这里,请允许我先表达一下由衷的敬意,这是您所应得的。”